緣起:跨學群共備技巧工作坊

 共備——教師將成為課程的創客

文 偉瑩 2017-02-01 08:00 更新:2022-06-21 11:53


什麼是【跨學群共備工作坊】?

簡單的說就是一群酷愛研究促進學習方式並熱衷實踐的人群,聚在一起分享課程與教學設計,並且因此感到快樂與滿足。


那【跨學群共備技巧工作坊】又是什麼呢?

我想的就是分享一些工具技巧,幫助大家能快速地融入共備社群。

我參與的跨校共備社群:

1.2023/04/30夢N專訪的實踐家:精進教學策略,實踐美好價值

採訪、文字、錄音: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2022/8/10台東共備工作坊參與工作坊帶來的教學改變

| 什麼是沒有意義?考完試就忘了就是沒有意義的 |

3.2021學思達亞洲年會「Say Yes」帶來的創新與突破【2021學思達亞洲年會】教學的創新與突破(二):新秀教師的創新與突破

4.2015/10/3-2023 Sci flipper 9 (第一集) 活動回顧及花絮

5. 2018-202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段曉林教授承辦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民中小科學教師探究增能計畫」

6.2017-2023台中市跨校共備社群~從國中小自然社群召集人到自然共跨麥成員

1.用紀錄取代記憶

探索【布拉姆斯的內心風景】示範講座~胡乃元20180809 心得

這是一場很棒的示範講座,人對了,就對了

進入台中歌劇院,櫃檯的引導人,相當誠懇地跟我介紹,這場講座會如何精彩,不只是介紹還會有演奏。

踏出歌劇院的門口心情是很美好的,因為胡乃元音樂總監還幫我們複習歐洲啟蒙時代的音樂史,作曲家會去研究收藏前人的手稿,探索音樂家的內心世界,貝多芬的田園第一樂章,猶如馬蹄聲,他會先放一段交響樂,再開始解說;第二樂章的溪流聲;第三樂章的舞曲;他一段一段的播放,一段一段的解釋,真是很棒的音樂賞析。令人感動的交響樂真的會讓人欲罷不能,就像是看小說或追劇,會想把他聽完,好奇他的結尾。布拉姆斯年輕時的照片很帥氣,當年《第2號弦樂六重奏》第一樂章的尾奏中,出現三次A-G-A-D-H-E ( D是T的音名化)的樂句,就是「愛嘉特」(Agathe)。示範講座,說完故事當場就用小提琴拉了這段音階。總之我是個音癡,我是聽不出來的,但是,故事是感人的。

從現場三位觀眾提問來說

第一位女性的觀眾提問:

我不太懂古典樂,演奏家要如何判斷台下的觀眾的掌聲是禮貌性鼓掌還是內心受到感動的鼓掌?

胡:

歌劇院的舞台監督奧古斯特將軍,安排部下在各劇院的各個角落,聽從他的暗號給予熱烈的掌聲,最令人擔心的是,當最後一個女演員的表演會越來越小聲,觀眾要如何反應,這時他的暗樁在聲音結束後,就開始小小聲嘆息,接著小小聲地鼓掌,漸強,到極強的掌聲,然後謝幕。

演奏家可以透過觀眾的肢體語言了解,演出是否成功。

另一個故事,很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到洛杉磯表演,剛好遇到球賽。所以,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大家的心不在焉。

古典樂第一樂章是不鼓掌的,因為他就像是個故事的開場,第二樂章、第三樂章…都是星星落落的鼓掌,到了最後一個樂章,超級熱烈的掌聲,那種感覺就像是觀眾似乎忍耐很久,終於下課的歡呼。

心中的獨白:何不在當下把禮貌地鼓掌都當成感動性的鼓掌!總之,每個故事都很精采,只是,我的記憶有限,或許,記憶有些不完整,雖然如此,我還是可以感受到演奏家對音樂的喜愛,還有彼此不太熟悉的團員,透過音樂對話,溝通,激盪出來的感動,綿綿不絕。

第二位男性的觀眾提問:

這位觀眾在大二時就買胡乃元的小提琴CD,超級熱愛古典音樂,30幾年來不斷的推廣交響樂,今天來的觀眾都是免費進場的,交響樂是需要不斷地聽,不斷地聽,才能聽懂。不是你今天來一場就懂了。

胡:古典樂沒有懂不懂的問題,就是去感覺。

心中的獨白: 我覺得這位觀眾比較不像提問,而是心裡非常激動、熱血奔騰的闡述理念,包含每個樂章的脈絡…他是很有條理,很有脈絡,畢竟他講了200場以上吧!我的感覺他像是一個恨鐵不成鋼的老師,推廣了那麼久,為什麼還是推不動,大家要買票進場感受支持啊!

就像寒蟬的聲音很好聽,我也不會想搞懂他在說甚麼?就是憑感覺呀!

第三位女性的觀眾提問:

演奏家都很認真的準備排演,請問您認為觀眾需要做哪些準備?

胡:不用準備。

心中的獨白:我就是一個完全沒有準備的聽眾,但是,我好喜歡這場輕鬆充滿文化蘊底即知識內涵的示範講座。在來之前,我很掙扎,因為我對布拉姆斯沒有感覺,我比較喜歡提拉米蘇;以前看學生拉小提琴、大提琴…,並沒有覺得提琴聲音有多好聽。這次感受超棒的,當小孩學樂器時,我一定鼓勵他參加樂團。

在樂團哩,才能感受對話、精進、成長。非洲諺語:【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關於德國雙B,是N年前,在斗六教書時,教英文的室友跟我說的,她超級喜愛古典音樂,她跟我介紹德國雙B作曲家-貝多芬(Beethoven)及布拉姆斯(Brahms)。哈哈,多年過去,我還是只記得貝多芬和巴哈。再提個小插曲,上週數位研習課程,東山高中李海碩老師也是英文老師,他分享了google的人工智慧,已經做到了,可以幫主人打電話到美容院預約洗頭,而令人無法分辨是和機器人說話還是真人,因為機器人也會{嗯 哼}停頓。大衛.柯普(David Cope)是作曲家暨電腦科學家,在1980年受邀製作一齣歌劇,因想不到要寫什麼,就到電腦前鬼混。七年後,歌劇不僅寫完了,他還譜出能自己寫曲的軟體:使用巴哈、貝多芬、或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音樂智能實驗」(EMI)就能分析音源、加上新鮮有趣的方式,吐出與這些大師作品相仿的原創曲目。英國倫敦大學的機器人專家兼藝術家Patrick Tresset 花費十年時間才最終打造出來的繪畫機器人Paul,機器人不是在「復刻」,而是在「思考」,思考如何將它「看到」的三維圖像描繪在紙上。他也分享了同步翻譯耳機,哈哈,未來跨語言真不是障礙啊!不用學韓文也可以去韓國深度自助旅行。

在歌劇院後方的永新停車場,平日一小時收費只要15元。沒想到台中市有如此親民的停車價格。假日收費40元。

以此文感謝SF社群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的邀請與分享

2.實踐家的勇氣

2018歸零
2021整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南)